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650年(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去世,接着顺治帝亲政,又经过一年多的政坛风云,这位15岁的少年天子才真正掌握了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权力。
顺治帝主政后,面临着各种尖锐的矛盾。
为此,他采取了几项重要措施,其中一项就是“下诏求言”
。
顺治十年四月十七日(1653年5月13日)的上谕说:“今年三春不雨,入夏亢旱,农民失业,朕甚忧之。
意朕躬有缺失欤?祀享有不诚、诏令有不信、政事有未当欤?抑大小臣工怀偏私,重贿赂,不肯实心为国,旷废职业,以致膏泽不下逮欤?抑当言不言,不当言而言,沽名钓誉,持禄养交,无济于实事欤?抑民间疾苦无所控诉,地方各官不以实上闻欤?著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各抒所见,凡有关朕躬及天下大利大害、应兴应革者,悉心条奏,毋含糊两可,毋借端影射。
若所言合理,切中过失,朕不惮改。”
(《清世祖实录》,卷74)这道上谕,言词不可谓不恳切,期望不可谓不殷迫。
在以后的几年里,类似的上谕还发过好几次。
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调动官员的积极性共同应对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这应该说是一个很高明的举措。
但是,事实并没有如顺治帝所预期的那样发展。
“下诏求言”
遭到了群臣的冷遇,效果很不理想。
这一点,顺治帝曾多次谈及。
如顺治十四年十月十六日(1657年11月21日),他召集三品以上官员,面谕说:“朕年来屡饰科道各官,据实陈奏,以广言路。
乃不抒诚建议,或报私仇,或受嘱托,或以琐细之事渎陈塞责。
虽巧饰言词,而于国家政治有何裨补?”
(《清世祖实录》,卷112)顺治十七年六月九日(1660年7月15日)又颁旨说:“顷因亢旱为灾,朕省躬引咎,宣谕求言。
原欲大小臣工,于朕躬阙失及关系国计民生利害者,指实陈奏,以图兴革。
近见入告章疏,多摭拾浮泛修饰繁词,开列款数,沽名塞责,不惟无裨治理,反使虚文愈增,稽误正务。
其于朕躬阙失,并内外满汉大小臣工结党循私,贪赃坏法,以及豪右侵渔、商市强霸,一切蠹政害民之事,未见确有指陈,殊负朕省改咨询实意。”
(《清世祖实录》,卷136)此事对这位皇帝影响甚深,可以说是终生未能释怀。
一直到他即将结束其24岁年轻生命的时候,他还在《遗诏》中专门写了这样一段话:“人之行事,孰能无过。
在朕日御万几,岂能一无违错,惟肯听言纳谏,则有过必知。
朕每自恃聪明,不能听言纳谏,古云: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朕于斯言大相违背。
以致臣工缄默,不肯尽言,是朕之罪一也。”
(《清世祖实录》,卷144)或者说这份《遗诏》是别人代拟的,不一定代表顺治帝的思想。
但无论如何,把这件事情特意郑重其事地写入《遗诏》,表明顺治皇帝“下诏求言”
的失败,则是确凿无疑的。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作深入的探究,看看“下诏求言”
一茧一世界,一丝一轮回,茧中存帝念,吐丝化成蝶万能的天灵塔,诡异的重生,困于重重迷雾中的转生者,是否能够抽丝剥茧,重临巅峰?...
我的童年很悲惨,但我绝不向命运屈服我有个妹妹,天使般妹妹。那晚,妹妹走进我房间说哥,今晚我跟你一起睡。...
帝传三世,武代李兴!盛世大唐,自武后而衰,若李弘这个名正言顺的太子未曾早逝,大唐,是否会仍旧是那个后世传颂的盛世大唐!女主朝堂,权臣酷吏!当一个不同的灵魂苏醒在洛阳宫的那一刻,一切都变得不同...
洪荒之中,一缕紫光,化形而生,自此拉开洪荒大幕!分享书籍洪荒之紫虚作者紫虚洪荒之中,一缕紫光,化形而生,自此拉开洪荒大幕!分享书籍洪荒之紫虚作者紫虚...
小说简介女人,取悦我或许我会怜悯的给你一些爱情南宫隼眼神冷酷的说道我不要怜悯,我只要爱情!艾朵薇执着的相信,每个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完美的爱情传说爱情的保鲜期只有七日,而他们的爱情能不能打破爱情的魔咒?...
三年合约夫妻,三年入赘为婿,只为伊人。可等来的结局,却是离婚。今日潜龙归天,龙啸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