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犬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户察走后,“师长宁”就成了另一个留在扶风城中的世家子的座上宾。

    这位世家子姓吴名沛,与户察等来京科考的人不同,他长居扶风城中,在城外有自己的田庄,与印玉壶半分城外的良田,在城中也算得上是风头无二的人物,文武官员都得敬他一筹。

    吴沛乃是吴氏族长吴津的从父弟,年逾半百,少时有不拘小节之名,生来好武,长到十五时从家中偷了名帖投军,辗转南北数十城,杀敌无数,平定叛乱,安定疆域,从蛮夷手中救出被掳百姓近万,颇有战功,为世人所敬。

    因此即使吴沛出身沅川吴氏,在北面为官,挤占了北方士族的地盘,却更受皇帝器重,地位稳固,亦被手下士卒爱戴,算是世家子中的一朵奇葩。

    吴沛在杨砚之前总领威靖关文武两事,先皇废应承安太子之位那一年朝中颇不平静,蛮夷之人趁乱偷袭,威靖关求援不及,不得不据关死守。

    威靖关上下均习练拖延、牵制蛮夷军队之法,常年备战,即使无人救援解围,也能独自拖到敌方耗尽士气口粮,只可惜守城时吴沛不慎被利刃砍断了右膝,不良于行,无法再披挂战甲上阵,只得上书向朝廷请辞。

    朝中原是要给他高官厚禄,以虚衔荣养,在沅川安度余声,但被吴沛婉拒,坚持要与袍泽同进退。

    同他一道作战的袍泽多是募兵,年岁大了就各自归家,但也有些人出身贫寒,父母亲人俱亡,少年参军,无妻无子,宁愿继续与袍泽待在一处也不想回到家乡,但是北方苦寒,不适颐养天年,吴沛便又上书请求朝廷将他与这些同袍调来京畿,为天子守太平、训新兵。

    吴沛毕竟是出身豪族世家,又征战多年,积攒了不少浮财,除了依照世家习性买地募农,收取投献外,还在扶风城出资建设学堂,铺路造桥,逢灾布施,因此颇受城中百姓尊敬。

    “师长宁”借住他家中的这几日,也将他做敦厚可亲的长者对待,每每自称“后学晚辈”,态度恭敬,言辞举止温和端正——

    应承安从学十年,其间习经传不过五年,能开口成诵,知晓经意而已,其后便跟随朝臣战将学治国征伐之道,相比满腹经纶的户察,他与吴沛更能聊到一处去,谈论起天下局势也颇有酣畅淋漓之感。

    可惜应承安身处其中,所知远胜吴沛,不敢多言,吴沛大概也不愿为一萍水相逢之人泄露吴氏的能为,不久后就从论时改为了谈古。

    宿抚自诩兵强马壮,不将世家看在眼中,应承安提醒了他几次,见他不准备引以为戒,也懒得再与他讲,吴沛却不然。

    他出自世家中,既受了其积累千年的泽被,又勉强算是脱身其外,看得到世家弊端,所思所想与应承安都有相近之处,与他闲谈颇为快活,吴沛大约也有相类的感触,因此每日都要来寻应承安。

    这日正午吴沛带着香茗前来,日暮方归,应承安起身送他出门,捧着自己的手炉望了他的背影片刻,问自己的伯劳官道:“搜到杀人的兵刃了吗?”

    应承安已经在扶风城停留了将近一旬,八月将过,天气已经开始转寒,富庶人家烧起了炭火,屋中暖得人昏昏欲睡,邵光誉待在屋中不一会儿就额头见汗,出了门赶忙松了口气,壮着胆子把应承安往屋里推。

    “有些思路了,”他回答说,“但陛下有没有证据很重要吗?”

    宿抚先前派遣来的雁探已经被人杀害,伯劳官在新挖的坟包中找到了他们的尸首,坟包正是在吴沛的地中,当时还有佃户在田中劳作,坚称坟中埋的是他的父祖。

    伯劳官夜半掘坟盗尸,查验过伤口后交还给了留守在扶风城的雁探,大约会被迁葬在京郊,与其他牺牲同袍相伴,至于仵作验出的致命伤

    两人是被刑求致死,断裂开的骨骼不下数十,手指尽数被砍断,由于地下潮湿,又无棺木保护,尸身已经腐烂,伯劳官在两人已经化成絮状的胃中找到了指骨,还有填塞了整个腹腔的,白色而细腻的陶土。

    伯劳官无法分辨雁探的具体死因是失血、窒息或是在被迫吞下观音土的饱腹感中被活活饿死,但他们检验了断裂的骨骼上留下的利刃痕迹,能肯定一件事。

    “尸首上的刀剑伤痕都出自制式军械,”邵光誉问道,“陛下命臣找出兵刃,是为了威胁吴沛,还是剑指他方?”

    应承安抱着暖炉进了屋。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