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问答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人口就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回答:简要说明16世纪以来促使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

    解析:城市化的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但教材提供的知识依托很有限,所以要考虑都有哪些事促进了城市化,跟人口迁移有关。这种“什么什么以来”,大家一定要注意,“来”到什么时候,题干里说到19世纪中期,那就是说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所以就要去想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有什么事,比如说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等。

    答案: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手工工场发展雇佣大量劳动力;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城市化兴起。

    要想答好非选择题,就必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第一,对学过的知识要记得住。如果对学过的知识记不住,那神仙也没有办法。

    第二,要真正理解和搞懂历史知识和重要的历史概念。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晚清,这些知识和概念你要能够搞懂,如果连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还没搞清,那答出来的题肯定不着调。

    第三,要有较强的迁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什么叫迁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就是一章一节的内容你要会往其他章节里带。比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时候,亚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两种方式进行抗争,一种成功了,一种失败了。哪种成功了呢?日本的明治维新。哪种失败了呢?太平天国。这就属于知识迁移的能力,因为日本明治维新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里面讲的,不是在亚洲人民反抗那儿讲的。但是别忘了,日本是一个亚洲国家,所以要会迁移过来。

    要想解答好试题,就应该做好这四点:第一,要会提炼利用有效信息,你要整理好材料,要会提炼利用有效的信息。什么叫提炼利用有效的信息?比如材料、地图、图表,甚至漫画,我看过有道题给了一张19世纪50年代《泰晤士报》上的漫画,挺新鲜的,因为以前没这么考过。漫画是一具骷髅在泰晤士河上划船,题目问这是为什么,答案是工业革命造成了污染。可能考生以前没见过这种题,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考生回答英国的祖先都是海盗。骷髅划船,这不就是加勒比海盗吗?英国人靠海盗起家,海盗变成海军打败无敌舰队。要看漫画底下的有效信息,1850年《泰晤士报》上的一张漫画,不知道打败无敌舰队时英国有没有报纸,最起码这告诉你是1850年,不是1588年吧?所以你要利用这个有效信息,别一看漫画就想当然。

    第二,分清楚试题结构,定准确时空,问什么答什么,详略得当。历史的四个要素就是时、空、史、论,离开了时间和空间题就没法做。高考曾经出过这么一道题:中国近代求民主、争人权,北京是怎么进行抗争的,请你依据史实说明,8分。一个巴掌就能数得清楚,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抗战、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实在不行写个义和团都给分,很容易挣分吧?这道题出完之后,专家们预估的难度系数是零点五几,结果考完了是零点二几。

    这属于命题失误,得调查原因啊,一看试卷,考生时间空间定位严重混乱。近代北京,有的同学写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这确实是近代,一个在山东一个在山西,要不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八大,这确实在北京,但它是现代史。有一个考生写的是老帽山抗战,我们家乡的历史。阅卷老师一看这题不知所措,近代,没错啊,抗日战争;北京,没错,房山区;老帽山抗战,完全符合题目要求。因为出题的时候没说该事件只限教材上有,所以人家给你来一个老帽山抗战,最后这8分人家全挣着了。这就是钻法律空子嘛,但比答平型关大捷、十一届三中全会好得多,所以要注意定准确时空,时空一出问题,题就全完了。

    第三,看分答题,详略适当,学会概括归纳。做题时一定要注意有几个采分点,一道题的总分一般能被2和4整除。12分应该是几个踩分点?高考不可能是六点,而是三点或四点,至少答出三点来,答出三点来之后,再找有没有第四点,没有就证明4分一个,有就证明3分一个。文综试卷,需要考生阅读的文字是3500~4000个,正常人一分钟阅读450个印刷符号,读一遍卷子是7分半到10分钟,读一遍是看不懂的,起码得两三遍,也就是说你阅读试卷大概就需要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然后你要思考再作答,正常人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一分钟能够书写120~150个印刷符号,包括标点,那你想想你要写多少字?所以你一定要注意把字数降下来。

    第四,善于判断,史论结合,史论要一致。史论要一致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怎么评价它呢?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除了清初三藩之乱外,确实很少发生地方反叛中央的事儿,这是好事。但朱熹说了这么一段话:“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讲,就是因为本朝尽夺藩镇之权,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都收了,所以地方困弱,靖康之变时金国骑兵一打过来,地方就溃散了。少数民族跟北宋打仗就是这样,只要一突破边境就直奔首都,地方根本起不到保卫、阻挡的作用。朱熹认为北宋的灭亡就是这个原因。

    你判断一下这话对还是不对?对!北宋就是因为积贫积弱或者说富而不强才灭亡的。有的同学答不对,朱子的看法是片面的,北宋还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反叛中央的事很少了。我说这就好比什么呢?你这一年每天就吃一顿饭,每天就睡三个小时,努力考上了北大,在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也接到了医院的病危通知书,于是《学习报》的记者来采访你,说是不是因为你这么努力才考上了北大?你的精神特别令人感动,它鼓舞着成千上万的人奋勇前进,然后你说是是,没错,我就是因为这么刻苦才考上北大的。

    然后《健康报》来采访你,记者说你是不是因为太刻苦了所以才有现在这下场?是不是?也是啊,因为你这么努力考上了北大,同时也让你病危了。我片面吗?我一点都不片面。或者再简单地说,你是一个男孩吧?同时你还是一个学生。我说你是学生对吗?你说我还是男孩呢。我说你是一个男孩对吗?你说我还是一个学生呢,这就抬杠了。历史试卷让你进行判断,对就对,不对就不对,没有不完全对的时候。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