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原因,山中阴阳自成体系,与平原地区是截然不同的,一些中小规模的寺庙即便是修在平原地区,也会作一些防护措施,例如修塔、隔河、开渠泻阴等等。
“有些不是很妙,这里的怨气很重啊……”我自言自语。
“确实是这样子,我倒是觉得在这里建造阴庙,貌似并不是为了歌功颂德,应该有更加深层的一些意义,只是这意义肯定不是正面的。”崔明丽的话不由得让人心中一惊。
但当我们回到了庙里面的时候,嘟嘟却绕着庙顶在四处飞舞着,且看其的姿势,倒是颇为自由自在,只是他仿佛是在庙顶之上看到了一些东西。
“你这个家伙,你能不能给我安静一些?”我看着正在头顶之上飞舞的嘟嘟,心中顿时烦躁无比。此时,嘟嘟却冲着我做了一个鬼脸。
“韩小天,你别张口就骂人行不行,你也不看看,这庙顶之上是什么东西?”嘟嘟一边说着,一边冲着翻白眼。
我赶紧举起了手中的手电筒,当我照到庙顶上方的时候,我也被惊了一下。
“明丽,你看这是什么?”我问。
“面然大士……”崔明丽深吸了口气。
面燃大士也称面燃鬼王、焦面大士、焰口鬼王,俗称大士爷、大士王,在道教神衔“幽冥教主冥司面燃鬼王监斋使者羽林大神”或者“幽冥教主冥司面然鬼王甶孑大帝”,简称羽林大神、甶孑大帝,尊称为普渡公。
不少地方中元节祭拜亡灵之前,会先祭拜大士爷,信众认为,农历七月,所有在阳世的亡灵,都归“大士爷”管理。台湾嘉义民雄有专门祭祀大士爷的大士爷庙。
面燃鬼王的典故出现在“阿难遇面燃鬼王”的故事。佛陀的重要弟子阿难在林间修习禅定时,忽然看见一位浑身皮包骨、满脸火焰熊熊燃烧,痛苦异常的鬼王,来到面前,鬼王自称“面燃”,说阿难三天之后将堕落饿鬼道。想避免就要布施百千个饿鬼及百千个婆罗门仙,各施一斛饮食,并供养三宝。
阿难向佛陀禀报,佛陀教阿难《陀罗尼施食法》,陀罗尼加持过的食物成为法供,上奉佛法僧三宝,平等下施饿鬼等众生。能消除众鬼的痛苦,令他们舍去鬼身,生于天道。阿难便遵照佛陀的教化与指示,设“面燃大士”的牌位,设斋供僧来祈福,因此获得解脱。
“面燃鬼王”究竟为何邂逅阿难,佛教说法有数个:一是他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故称“大士爷”。二是他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从此被称作“大士爷”,成为护持中元普渡事项的神明。
“面燃大士”的形象一方面是源自《妙法莲华经》中,观音大士“应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现鬼王身而为说法”,是观音大士教化饿鬼界众生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是警惕人们不宜动贪爱及悭吝想,以免堕入饿鬼心识,成为“面燃”眷属。
道教的说法则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面燃鬼王”,主宰诸鬼,护佑冥、阳两界。平时居沃焦之山下,为阴间诸鬼之统帅,在地官大帝赦罪之月,负责中元节监督亡魂享领人间香火事宜。也有灵宝派等一些派别的说法,认为有“何将军”、“乔将军”两神分任此职。如宋末元初林灵真所撰《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写为“北魁玄范府神虎何乔二大圣”。
华人民间则多采佛教说法,无论是中元盛会,或是各种类型的超度法会与斋醮,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爷神像:“顶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头上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佛像,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观音大士”。
中元节祭亡魂前,一般都先拜大士爷,有些慎重的信徒会以纸扎出大士爷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画像、木石雕像祭祀,并将大士爷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顺利。待到七月一过,一般会火化大士爷像,送其登天。
在南洋,华侨风俗,中元普渡时,会悬挂写有“南无渡孤拔苦阿弥陀佛”或“南无分衣施食阿弥陀佛”之类的幢幡于大士爷神像之侧,如书“渡孤拔苦”是希望佛祖超度亡灵往生佛国,若写“分衣施食”,则指祈请阿弥陀佛助大士爷,平均分配纸钱、衣物、食品予众家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