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类为参照系,宇宙是有序与无序、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宇宙在爆发与膨胀时,是无序的。但这个无序中包含着质量和能量相互转化定律。一个地方的熵增加,有序度降低,就是另一个地方的熵减少,有序度提高。熵本身是有规律的,宇宙是有序的,有序通过无序表现出来,无序包含着有序。从微观来看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从宏观来看是有序的、确定的;从短期来看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从长期来看是有序的、确定的。微观与宏观的区分是相对的,有序与无序、确定与不确定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基本粒子的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无序的、不确定的,但从整体来看也是有序的、有规律可循的。
以人类为参照系,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既全球化又区域化。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人身依附关系、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对称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对称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对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从逻辑和历史以及经济的现实发展来看,哲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不但不是并列关系,而且也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是部分和总体的关系——哲学应该成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而经济学为作整体学科,应该是哲学的相容超越。如果认为哲学是研究事物质的关系,经济学是研究量的关系,无非是把哲学和经济学看成是并列的两门学科的关系,这只能使经济学脱离经济现实。
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使社会经济化、经济社会化,社会成为经济有机体,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作为经济有机体的发展规律。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规律就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就是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学成为综合学科,各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都只不过是经济学的分支。
里外都是人 对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是对称的思维结构。“天人合一”是对称经济学的思维框架。
对称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即对称,是思维与存在的对称关系。“天人合一”说明: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世界是可知的。“天人合一”说明:天与人之间同一是绝对的,差异是相对的。“天人合一”说明:世界是可知的,信息是对称的。
以人类经济社会为参照系,思维和存在的对称关系是宇宙基本的对称关系。
“天人合一”是对称的思维结构。建立对称的思维结构是建立对称的社会结构的前提。对称的社会结构就是和谐的社会结构。在和谐社会中,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创业——为“天人合一”的桥梁,吸收西方抽象哲学和具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对称思维结构将衍化为科学的对称逻辑,演化出对称哲学,并促进科学的极大发展。“天人合一”是对称经济学的思维框架。
天人相分的思维方式,在科学发展的分化阶段,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是科学技术与人类异化的根源。在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今天,“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天人合一”思维模式产生出来的天人和谐的观念,更是扬弃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使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催化剂。和谐经济、和谐社会的源头是天人和谐,天人和谐的源头是“天人合一”。
对称逻辑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经济科学本质与经济客观本质对称的逻辑。对称逻辑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对称的思维方式就是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方式是与和谐社会对称的思维方式。
中国近代以来自然科学不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周易以来“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计划体制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封建宗法制度、官本位、人生依附关系和行政化的学术方式、行为方式,限制了人的创业精神、人劳动的自由自觉性和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缺乏创业自由和人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精神,科学的发展将缺乏内在的灵魂,思辨与实证、天与人之间将缺乏内在的联结。中国自然科学不发展的根源,不在于“天人合一”的对称思维结构,而在于以官统学的一元社会结构。
对称的思维方式——
对称的思维方式是对称的方式。
对称的思维方式是直觉的方式。
对称的思维方式是整体的方式。
对称的思维方式是文化的方式。
“文化”是动词而不是名词,是自上而下的整合、渗透、运营。
西方经济学的“正统”地位,源于西方哲学的“正统”地位;西方哲学的“正统”地位,源于西方思维方式的“正统”地位,西方思维方式的“正统”地位,源于传统“形式”逻辑的惟一性、普适性的绝对性。只有建立起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观点与思维方法、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相对称的对称逻辑,确立对称逻辑和对称哲学的正统地位,对称的经济学范式才能建立。
站而论道 对称经济学模式
对称经济学的模式就是对称的模式、五度空间的模式、主体性和客体性对称的模式。
转型经济、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与人类二次创业呼唤对称经济学模式。
对称经济学模式就是对称的模式、五度空间的模式、主体性和客体性对称的模式。
对称经济学模式主导对称经济发展模式。对称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通过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二次创业,使知识运营带动资本运营,资本运营带动资产运营,资产运营带动产品运营,使企业和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政策环境对称、和社会法制环境对称、和社会信息环境对称、和社会心理环境对称、和市场竞争环境对称,从而摆脱经济运行的困境,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使企业和社会经济结构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
对称经济发展模式主导对称经营模式。对称的经营模式,就是通过强化主体的创造性、主客体关系的和谐性,强化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对称与统一,使知识主体化、个性化、功能化、价值化、增值化,使主体和客体、主观与客观、相对主体与相对客体的统一具体化、微观化。
经济模式的转轨与经济学范式的确立不仅仅是经济学科学化,而且是经济学主体化;二者的融合都是现代化。经济主体性与经济科学性的统一,对称经济学的创立,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对称哲学范式是对称经济学的坐标,对称经济学范式是对称哲学的应用模式;对称经济学是对称管理学的坐标,对称管理学是对称经济学的应用模式。对经济的全新定位,产生经济学的全新定位;对经济学的全新定位,产生经济学的全新模式。
对称经济学模式就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模式。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都是从数量着眼对经济学形式化,不能产生新内容、新观点。量变本身不能引起质变,只有序变(结构变)才能引起质变。对称经济学模式更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结构。如果说,序(结构)是量向质转化的中间环节,人对“序”的认识高于对“量”的认识,那么用体现五度空间结构的图形来说明理论,将是对用数学方法来说明理论的超越。用五度空间的方法使经济学模式化,不但可以使形式完美,而且可以使内容产生突破。
对称经济学模式就是五度空间的模式。经济学的五度空间模式,体现了经济学方法和对象、形式与内容、主体与客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经济全球化是空间概念,经济一体化是层次概念。一体化意味着本原化、高层化、稳定化。全球化是一体化的基础,一体化催化全球化。五度空间范式,是知识经济(层次)、全球化与多元化(空间)、超速发展(时间)、合作主导竞争与双赢发展(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依据。五度空间的相互转化,是对称经济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五度空间模式是对称经济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
对称经济学模式就是资源优化再生的模式。资源优化再生是人类社会延绵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不同民族、地区、国家多样性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使资源不但再生,而且优化再生,使人类社会具有不同文明程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民族、区域、国家、企业、个人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合作,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能促使经济落后的国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后来居上,从而缩小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走向人类共同富裕、和谐发展,使社会五度空间相互之间向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化,是对称经济学的功能,是对称经济学科学性的依据,也是对称经济学的生命力所在。在对称经济学模式中,系统开放性是基础,创造性是起点,对称是核心,共享性是途径,再生性是归宿。通过主客体对称,系统得以发展;通过系统发展,能量得以发挥;通过能量发挥,资源得以改变、转化、产生与再生,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效益得以提高。
有比较才有鉴别 对称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与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把后者颠倒了的主客体关系再颠倒过来,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中心同经济客体的统一,以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统一。
经济学有政治经济学、一般经济学之分。政治经济学是低层次的经济学,一般经济学是高层次的经济学,在各自的参照系中,各有其合理性。但低层次的从属于高层次的,高层次的制约低层次的。如果把低层次的说成高层次的,把只是阶级的经济学说成人类的经济学,就成了庸俗经济学。所谓庸俗经济学,就是把明明只是阶级经济学却要说成人类的经济学的经济学。如果庸俗的经济学还要以“主流”自居,妄图通过各种炒作手段以取得话语霸权或学术垄断权,那么这种“经济学”就成了“学术意识形态”,失去了它们本来还有的一点认识功能,而成为媒体“经济学家”争利的工具。只有在经济学话语市场上公平竞争,真正的经济科学、一般经济学才能逐步占据主流。
“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宣称自己最讲科学性的政治经济学成为政治的奴仆,失去经济学理论本身的科学功能。“政治经济学”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历史局限性决定了“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时代的“悖境”蕴含并产生了“政治经济学”的“悖论”。
对称经济学是一般经济学。对称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属于两种不同的范式:前者是科学的范式,后者是意识形态的范式。意识形态的范式总体上是不科学的。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与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把后者颠倒了的主客体关系再颠倒过来,实现以经济主体为中心同经济客体的统一、以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的统一。这既是逻辑的要求,也是历史的要求,因而体现了经济主体性与经济科学性的统一。
不管是国外的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对立,还是国内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对立,都不能改变它们同属政治经济学范式的共同本质。
对称经济学范式同西方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本质区别:西方政治经济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学说。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学说,西方经济学视野重在分配领域;生产只是生产领域的分配,生产领域只是分配领域的延伸。对称经济学是资源优化再生与优化配置相统一的学说,视野重在生产领域;分配只是生产、再生产的分配,分配领域只是生产领域的环节。西方经济学的优化配置,看到的是交易,是人际之间的供求平衡,价格机制成了市场和社会的核心机制;对称经济学的优化再生,看到的是财富增长,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人的全面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序与可持续发展,价值机制成了社会和市场的灵魂。西方经济学以分配为中心,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管理学与创业学脱节,企业成了减少交易成本的产物;对称经济学以生产为中心,经济学就是管理学、创业学,企业拥有了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系统质。西方经济学把人际关系看成是此消彼长的交易关系,人与人是狼,必然把商场看成是战场;对称经济学在财富增长的基础上把蛋糕做大,必然是和谐经济、双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型经济。企业内外,人与自然、人与人互相依赖、共生共荣、和谐统一;能与狼共舞,才是英雄本色。西方政治经济学把社会经济发展同宇宙整体发展的过程脱节开来,思维的方式是线性的,分析的方法是抽象的,分析的过程是经验的,分析的对象是平面的,分析的结果是脱离实际的。由于西方政治经济学没有科学的范式,造成了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市场与政府的对立,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对立,凯恩斯学派与自由主义学派的对立,主流学派与非主流学派的对立,这一学派与那一学派的对立。所有这些学派的对立与争吵,只是盲人摸象以政治经济学殿堂为舞台的展开。由于西方政治经济学没有科学的范式,以致西方“经济学”能否成为科学都成了问题。
对称经济学范式同国内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本质区别:在对称经济学看来,国内政治经济学“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经济基础”的提法,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过时。对称经济学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一起来研究,其中生产要素、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统一的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同层面,生产力是这一系统的整体功能。对称经济学以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这一系统的功能——生产力为目的。对称经济学探索人类经济活动与经济发展规律,通过优化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称经济学是(扬弃还原论的)整体论,政治经济学是还原论;整体论以自然经济与知识经济为背景,还原论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整体论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是对称逻辑。还原论的哲学基础是天人相分,思维方式是“形式”逻辑。整体论重普遍联系、全息关系和直觉。还原论重抽象与分析。二者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但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还原论“科学”将成昔日黄花。在同自然的关系上,整体论更全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所以,对称经济学治本,政治经济学治标;对称经济学为本,政治经济学为用;对称经济学为道,政治经济学为器。
政治经济学在解释中国经济现象时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思维方式同客观现实的不对称。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唯科学主义,虽然花样百出,本质上只是线性科学。他们虽然理论上也接触过相对论、量子力学,但没有升华为他们的思维方式。这在认识根源上,体现出具体科学转变为思维方式的滞后性;在利益根源上,是要使他们肤浅的经济学知识披上“科学”的外衣使之转变为话语霸权的资本,这又体现出知识转化为权力的超前性。这种知识和利益的反差、具体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反差,是他们话语霸权表象后面的致命弱点。
阶级分析方法是经济学主体性方法的组成部分。不能没有阶级分析方法,但也不能局限于阶级分析方法。用经济学的阶级性取代经济学的人类性,用只是阶级的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来代替人类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是用片面的理论来指导全面的人类经济实践,只能误人子弟、误导社会、给社会生产力造成破坏。经济学要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建立超阶级的、一般的、人类的经济学,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人类经济学和阶级经济学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全面和片面、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二者的抽象程度不同,反映经济过程、经济规律的层次不同,因而指导意义也不同。用阶级的经济学否认人类经济学,是否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否认人类有整体上、深层次地把握人类经济规律的能力,也就否认了建立经济科学的可能性。诚然,每个经济学者都有一定社会地位;但任何认识之所以可能,就在于人有抽象思维能力——超出人类认识感官局限性而进入更宽广领域的能力,经济学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但作为经济学者,他们的最大利益恐怕就在于提出人类认识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一般经济理论。当然不排除不少庸俗经济学家为了经济利益而胡说八道,但我想一个真正的学者会把学术地位的利益看得比物质利益更重。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生搬硬套到每个经济学家头上,认为每个经济学家都是为了自己,为了特定阶级的物质利益而建立自己的经济学体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写《资本论》,他的物质利益是什么?既然马克思可以为学术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物质利益,为什么其他人不会?如果说,《资本论》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了全人类的利益,那这个“事实”本身恰恰证明,一个经济学家可以脱离甚至背叛自己所在的阶级而写作。
经济学研究不排除意识形态,关键是要对各种意识形态进行合理定位,并对它们的合理性作出合理的说明。科学的经济学就在于用五度空间的方法,对各种意识形态进行定位和物弃,从而形成整体的、系统的、人类的、一般的、具体的经济学。在这里,需要的是对称的、五度空间的、系统的、复杂的、非线性的方法,而不是用“主流”、“非主流”的二分法。只有彻底抛弃政治经济学思维方式的桎梏,把经济学从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经济学,然而又用这种经济理论来指导中国经济的实践,并使之更快地发展。这种经济理论就是对称经济学。所以,不但要有阶级分析方法,而且要有层次分析方法:经济学者的思维层次、利益层次决定他的理论层次——反映社会经济规律的层次、代表人类利益的层次。只有阶级分析而没有层次分析,是以偏概全、错误的结论已经包含在前提之中,体现的是一种牛顿力学层面的、线性的、三维空间的思维方式,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思维方式已不合时宜。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形式、体系、评价标准是对称的。诞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对称经济学通过扬弃迄今为止各个经济学流派,使之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学框架中,成为一个新的、统一的经济学范式。对称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流派的关系,是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对称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人类经济学、一般经济学,就在于它的对称性:主体性与科学性的对称,主体与客体的对称,规范与实证的对称,有序与无序的对称,物质经济学与精神经济学的对称,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对称。经济学真理的一元性,渗透在经济学真理的多元性与多样性中。由于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是存在的。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性、综合性,经济学的标准模本,很有可能就蕴含在“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中。
经济学范式本身的变迁是和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人的主体性发展过程相一致的。经济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是统一的,经济学中的主体性同科学性不是对立的;主体性、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本身就是历史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规律的组成部分。把经济学的主体性与科学性对立起来,没有事实依据与逻辑根据。主体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把经济学的对象是定位于“规律”而非“趋势”的出发点。经济学是五度空间方法框架制约下的复杂性科学,在这门复杂性科学中是有形与无形、软性与硬性的统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同一门科学体系——经济学从不同角度在不同领域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