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姑娘叫何清扬,是何家铺子掌柜的大小姐。
何家杂货铺的老板家的主子总共就六个人。老板何名礼,因何名礼是单独立户的,因此,就算是上有父母,在家也是要称为老爷的;老板娘,也就是刚才那妇人何杨氏。子女四人,两儿两女:大女儿何清扬,就是刚才说话的大姑娘,今年十三岁。老二是长子何博文,今年十一岁。老三是次子何博荣,今年八岁。最小的是小女儿何清妍,就是刚才与荣哥儿斗嘴的小姑娘,今年刚六岁。
说起何家杂货铺的老板何名礼,杨古镇的老人都不住摇头,甚是觉得可惜。
何老板原来是杨家堡的人,父亲何功成是木匠,早年祖籍发大水,逃荒来到了杨家堡,凭着一门手艺,娶了杨姓的一个孤女,在杨家堡扎根了下来。杨家孤女生了两子一女,后来因难产去世。大儿子三岁时夭折了,大女儿后来走丢了。小儿子就是何名礼,小时候非常聪慧,被杨家堡的大户杨老爷子看中,虽然是外姓,但一直在杨家族学里读书,14岁就过了童生试中的县试、府试,成为一名童生,可惜,后来摔坏了腿,又没有及时治疗,变成了一个跛子,不能再参加成院试,彻底断了科举的希望。
何掌柜跟家里关系不好,据说当时是净身出户的。原来,杨氏过世没两月,何功成就娶了继妻曹氏,生了二子一女。何掌柜一直坚信姐姐的走失和自己意外是曹氏所为,但苦于没有实据。
何掌柜被杨家堡屠户家看中,娶了杨屠户的大女儿杨秀梅。在岳家的帮助下,在杨古镇买了一块地,盖了房子,开了间杂货铺,在杨古镇扎下来根。
何掌柜虽然是个跛子,但为人聪明,又经历过挫折,会来事,与三教九流的人都能交朋友,而且还识文断字,为人热心,常常帮人免费写信、念信,街坊邻里关系处的挺好,因此,杂货铺生意一直比较不错。
所以,小小的一个杂货铺不仅能养活了一大家子,还能供长子读书。
这个年代,一个家庭要供养一个读书人,花费可不简单。不要说给夫子的束脩,就是每年花费买书籍、纸墨笔砚的银子,也不是小数字。这还不包括以后科考花费的费用。所以,有些家庭,为了供养一个读书人,要举全族之力才能供养的起,真真是不夸张的。
即便是这样,何掌柜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
因为自己的经历,何掌柜一直心有不甘,因此对长子何博文的学业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在博文三岁时,就开始自己给他启蒙,六岁时,就送到杨家堡族学去学习。
好在,博文遗传了他的好学基因,小小年纪就非常刻苦,六岁去考杨家族学时,打败了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很得夫子的喜欢。再加上自小启蒙,基础扎实,在杨家堡学习了五年,先生就让他明年下场考一下童生试。
这不,为了参加明年的童生试,何掌柜带着博文,到县里办理报名手续。
因参加考试不仅需要核查户籍身份,还需要一个禀生作保,五名考生互保。互保的考生比较容易,但要找禀生必须要到邗江县托人去找。
托了关系找到的禀生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帮人作保的,除了要检查户籍资料,还需要考证考生一番,才收下推荐费,在具保书里签名。
因此,何掌柜带着博文在县里呆了五六天,还托了杨大梅的妹夫四处打点请客,才办完全部的手续,前天带口信说今天回来。
“姐,好香啊,我要吃五香蛋”何博荣看着姐姐将煨罐放到泥炉上面,嗅了嗅鼻子,笑嘻嘻的说。
“有呢,快家里去吧,在桌子上呢”放好煨罐,何清扬将上面的盖子,稍微揭开一些,香气更加浓郁了。
“杨姐儿,来五个那什么香蛋!”隔壁一条街布店的老板娘,拿个碗走过来。“今天可得早点来买,不然又卖完了,我家祖宗又得跟我闹。”
“是五香蛋!要不李婶婶你买6个吧,算你十文钱,这五香蛋两文钱一个,五文钱三个,你买五个也是十文钱。”还没等清扬说话,就听到清妍清脆的声音,一串话快速不打磕的就说了出来。
“好勒,那婶婶就谢谢妍姐儿了!”一看到小清妍,李婶的脸上就笑开了花。“啥时候到婶婶家去玩,你金宝哥哥给你留了好吃的点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