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通知书的日子里,王小北觉得日子实在难熬,她迅速的瘦了下来。
每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原来圆圆的鹅蛋脸,脸颊凹陷下来。略显丰腴的腰身也奇迹般的收紧,变细。
这对于还处在青春期的小北,以前是非常高兴又期盼的事,可现在她一点都没有注意到。
终于在她报名过去快一个月的时候,通知书寄过来了。别提当时小北接到通知书时的高兴兴奋劲了,想来和真正考上大学的高考毕业生是一样的心情。
她终于是有一条出路了,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一条出路。当时还有位于西南的正规大学,招全日制的自考大专学生。
西南实在是离家太远了,不仅小北自己打怵,就是小北的母亲也不放心孩子走那么远,还有那里的生活一时之间也不习惯。
在小北接到通知书后,小北的父亲找小北谈了一次,他希望小北能放弃出外去上学。
如果说小北是正常考上的国家办的大学,父亲肯定会支持她去上学。可她所去的学校,他有些不放心。
小北已经打定主意,去北京上民办大学,父亲的话小北只能沉默以对。
过了一两天三姑找上门,小北和三姑的关系特别好。小时候她一到寒暑假就到三姑家住许久,和表姐还有表弟一块儿玩。
在小北复读一年的时间里,因为复读的学校离三姑家比较近,三姑经常送好吃的来看小北。
小北看到三姑来看自己非常高兴,和三姑说起了她的想法和要去的学校。
可三姑的一句话让小北瞬间有些失望了:
“一个丫头跑那么远念什么书!”
九十年代初,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非常严重的。
小北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才念了高中一年,就不想再读下去了。
而父亲想方设法的要让弟弟读下去,还甚至花钱找人把他安排进中专学习,父亲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花的钱也花出去很多。
而后来小北才知道三姑是父亲找来说服自己,放弃出外学习,而且他早已经给小北找好了工作。
后来在三姑离开后,小北和父亲就僵持下去了。母亲是站在小北一边的,只要孩子想念书,她就支持。
最后小北找父亲恳谈了一次,她说她将来出嫁什么都不用家里管,赔送什么的都不要,只把将来结婚的花费用在她学习上。
那个时代还不兴女子出嫁要彩礼,家境好一些的人家,还会给女孩子出一份陪嫁,用来改善孩子将来的生活。
农村到是有要彩礼的,但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要彩礼,只有极少数的人会要。
要彩礼的人家也极有可能是家里有男孩子娶亲需要花钱,而家里不富裕拿不出钱办个像样的婚礼。
像小北这样的城里姑娘,家境还稍微好一些的,在她结婚时父母肯定是会出一份陪嫁,好让姑娘嫁过去后,手里能有几个钱,把日子过好。
父亲听了小北的话,算是默认了小北的提议,也就不再阻止她出外学习。
接下来小北开始准备去上学,所需要的东西。在打包行李的时候,小北把她的宝贝——世界名著,国内的名著,都打包进行李里了。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她的行李实在是太沉了。
小北以前平时积攒的零花钱,还有过年的压岁钱,都用在买书上了。
她的这些书就是她的宝贝,她都锁起来不给人看的。自己看书时也是十分珍惜,从来不折页,都是用书签,也从来都不会在书上划线,记心得体会。
她的书一直都保存的非常好,即使几十年过去,依然保存完好。
甚至每次看书前都会洗干净手,也不会在翻页时沾口水。
那个年代还没有细菌一说,可能医学上有这个名词,可在普通老百姓中,还没有这个词汇。
当小北坐上了开外北京的火车时,依然是心头难以平静。
父母都没有来送她去上学,只把她托付给二姨出差的一位男同事。
那位男叔叔姓什么,长什么样子小北的记忆早已经模糊。叔叔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从北京火车站一路打听,把小北送到了学校。
然后把小北交给学校的接待人员,就走了。剩下小北孤零零的一个人,等在接待处,等着分配宿舍。
别人家都是一个或是几个人来送孩子来学校,有人看行李,有人去打听寻找宿舍。
只小北一个人等在那里,她的行李里面因为打进去许多小北的宝贝书,所以重的她根本就拖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