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花拳绣腿的练法(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r />
    MMA相比拳击,需要应对的情况更多,所以它的拳架更低,因为需要预防对手的低扫,抱摔地面技术,肘击。

    而功夫就更不一样了,抛开训练体系的不同,功夫自古以来就是搏杀的技术,需要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

    所以你才会看到很多拳种都有那么多的套路,这些套路不是为了好看编出来的,它是为了应付各种不同的情况总结出来的招式,后人方便记忆才组合成了套路。

    前辈们为了应对规则限制下的擂台搏击,从众多拳法套路中挑选出来一些适合现代擂台搏击的散手单操组合成了散打。

    所以它怎么就不是中国功夫了?

    “那么问题来了,它体现不出来功夫的特点啊!观众觉得它跟现代搏击没什么区别。”高岗摊开双手,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闫学诚撇撇嘴反问他:“训练模式都照搬国外那一套了还怎么有区别?”

    中国功夫跟外国拳术最大的区别就是训练体系的不同,抛开身体素质不谈,人体就是一个脑袋四条肢干,打人的动作招式再怎么发展也脱不出一个大体的框架。

    格斗的本质无非就是快准狠,但是在擂台规则的限制下,不同擂台上能施展的招式是有所限制的。

    带圈套有带拳套的打法,裸拳有裸拳的打法。

    护住下巴是拳击比赛的打法,因为拳击是带拳套的,拳手用拳套一挡脸就护住了,所以有些动作类似俄式摆拳在拳击规则中毫无价值,你不能指着拿没有用的招式来跟对手打。

    裸拳不一样,在MMA规则下拳手是不带拳套的,对手面对的目标也就小了,所以护下巴就不好使了。

    因为不带拳套的拳头,你护下巴的拳架不一定护得住,你还要面对对手的腿、抱摔、肘击,所以拳手抱的拳架要比在拳击比赛中低。

    这样那样的限制下,你在不同的拳台规则中,能用的招式就那么多,这些招式又会有一个最优解,拳手们为了追求技术的最优化,动作看上去可不是没什么区别吗?

    说到底擂台搏击最后拼的是你对这些可以用的技术的掌握熟练度以及同级别下身体素质的对抗。

    那么问题又来了,传统功夫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跟国外是不同的。

    由此而来的对于招式的发力,打法特点也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散打对于身体素质的训练,都照搬了国外那一套偏向肌肉的模式,那在擂台上看起来没有功夫的特色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是说肌肉力量不好,毕竟格斗无非看的就是快准狠,你身体素质被别人碾压技术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怎么也是打不过的。

    只不过先辈门在漫长的生死搏杀中,摸索出来的偏向筋骨的那套训练模式虽然见效慢,但它本身就是为搏杀服务的,带来的关于身体素质由内及外的全方位提升是单纯的肌肉力量不能比的。

    归根结底,功夫的应用场景跟擂台搏击不是一回事,你让它上擂台它也能打,但你非要让它在各种规则限制下摆个起手式,按着既定武术套路去打人,那你还是当它不能打吧。

    就是以前的生死搏杀,它也不是摆着姿势按着套路去打人的,练法是练法,打法是打法,不一样的兄得!

    “所以呢?你想让我在擂台上先走一遍套路,再摆个符合功夫定义的起手式去打人?”闫学诚脸上露出饶有兴致的表情。

    想想好像也挺有趣的?

    他从小练合一通臂拳,起初就是走大小拳架熟悉套路,体悟各种动作的发力方式,直到形成肌肉记忆,变成身体本能。

    然后才开始站静桩,用已经可以熟练运用的发力方式,抻筋拔骨,稳定身体架构。

    通过桩功体悟身体周身的骨骼支撑力劲,浑身筋与筋膜拉抻劲,肌肉的伸展劲以及脊骨伸缩拉拔劲,在松紧中锻炼体内各处结构的对抗力。

    又一步形成身体本能后,才开始行走桩,感受这种对抗力在静态、动态、爆发中的区别。

    直到明白这种力在静桩中就是身体各处结构对抗力形成的三角挣力,在走桩中就是各处结构对抗力的结合形成的螺旋力,在爆发中(骤起骤停)就是由筋的抻拉弹缩性形成的弹簧力。

    最后全身上下抱着这种三角挣力,由骨架支撑再到筋肉配合同步做功形成的一种身体整劲儿,用来对身体素质进行提升,这时才敢说功夫上了身。

    这些步骤下来,他才算得了合一通臂的基本功,也就是关于筋骨的锻炼。

    后面把桩功合到大小架里面,如同负重训练一样,把由骨架支撑到筋肉配合同步做功形成的身体架构,用到走架子中,把身体整劲跟招式的发力方式结合起来。

    这种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发力方式旨在功夫对身体的锻炼,也是为后面的打法做的铺垫,算是功夫里由练法到打法的过渡。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