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217章 海塘坚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修建海塘的主要技术问题有两个,一是“塘根浮浅”,基础不深,仅仅依靠木桩支撑,很容易损坏;二是“外疏中空”,塘身结构不紧密,因而很容易受到海水的淘刷和侵蚀。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黄光升采取的施工方法是:首先清理基础,挖去四尺浮沙,在实土基础上打桩、夯实。然后砌石,石料最下面两层要求纵横各五块,交错安放,最外一层要垂直于塘身方向,也就是纵向安放。

    此后各层的石料排放顺序是:第三、四层,五纵四横;第五、六层,四纵五横;第七、八层,纵横各四;第九、十层,三纵五横;第十一、十二层,纵横各三;第十三、十四层,三纵二横;第十五层,二纵三横;第十六层,纵横各二;第十七层,二纵一横;第十八层,一纵二横。

    石块尺寸为长六尺、宽二尺、高二尺,一律凿磨平整,内外纵横交错布置,呈丁字形,上层石块要压在下层两石接缝处,成品字形,以增强墙身整体性。各层砌石要逐级内缩成阶梯状。石塘背后加培土塘,以进一步增强抗冲刷能力。

    黄光升在海塘管理方面的一大贡献是他把海盐县的二千八百丈海塘按《千字文》的顺序编为一百四十号,每号二十丈。

    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管理,因而为后世所沿用。他主持修建的鱼鳞石塘很坚固,但造价也很高,每筑塘一丈,需要用银三百两。因此,黄光升实际上只能把两成的土塘改建为鱼鳞石塘。

    万历初中期的修造者都是沿用鱼鳞石塘抵御海潮的侵袭。

    河道总督左光斗拥有丰富的治水经验和知识,他改进了鱼鳞石塘。

    首先是在塘基的处理更严格了,密集排列的梅花桩和马牙桩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临水面的双排马牙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抗御潮水淘刷塘基。在桩基上再筑三合土,然后砌石。

    砌石一般为十八层,用五尺长、一尺宽、一尺高的条石丁顺相间而砌,各层只见参差压缝。塘身高一丈八尺,顶宽四尺五寸,底宽一丈二尺。每隔一层用铁锔、铁锭嵌扣,另用石灰糯米汁拌成三合土作为胶结材料。这种结构的海塘每一丈的工料费用银三百两。

    左光斗修了八里的鱼鳞石塘,有效保护了沿海百姓的安全。

    七月份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台湾的郑芝龙归降福建巡抚南居益,向大明朝廷投降。

    南居益对郑芝龙一直按皇帝的命令做事,一方面是极力地劝降,另一方面是派出战船打压郑芝龙的海上贸易。郑芝龙的收益主要靠的是中外贸易,这下子他的软肋就被掐住了。

    郑芝龙投降以后,朱由校就要考虑在台湾设置卫所,移大陆的百姓给过去居住。这番事务极为重要。

    正在皇帝勤于国事之际,一位风尘仆仆的旅客来到了北京,他就是徐霞客。

    徐霞客来京城,是因为他的老母亲住在京城,受朝廷的赡养。

    上一次徐霞客见到他妈,还是一年前的事情了。考虑到自己的老母亲已经八十四岁高龄,徐霞客决定不再出去探险,专心致志地侍奉娘亲,尽一尽孝道。

    说起来,徐霞客敢于远行,也是得到他娘的全力支持,不管是财力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回到家的路途中,徐霞客见到北京城街道干净整洁,都是硬实的石板路,两侧的排水沟也挖的非常深,没有污泥淤积。这大明的国势兴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街道两旁的店铺生意兴隆,人如流水马如龙,穿梭不断。朝着自家走着,徐霞客听着沿途的叫卖声。

    忽然一个节奏性很强的叫卖声吸引了他,“五香——兔——安肉啊!卖五香兔安肉”的吆喝。

    原来北京附近多产野兔,因此每天都有不少小贩,头顶一只装满兔肉的五屉竹篮,手中摇晃着一盏标明自己姓氏以示区别的牌子,在大街小巷中往来兜卖。

    对吆喝很有讲究的专家们指出,“兔”字发音太平,无法拖长,一定要在它下面加个过渡音“安”字,把这一声延长,在空中长时间地荡漾着,才合于叫卖之用。

    经常在野外探险的徐霞客非常喜欢吃兔肉,他急忙花钱买了两只。他身上背着书筐,手里提着兔肉回到了皇帝为他准备的宅子里,看望母亲。

    回家时,朝廷指派的名医喻嘉言正在为徐母诊脉,确定老人家无事才离开。徐霞客向母亲跪拜道:“娘啊,不孝子回来侍奉您老人家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