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177章 江南一游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紫禁城中的皇帝准备再次微服私访,他要去江南看一看。

    江南是税收的大头,田土只占百分之六,而税粮却占全国的百分之二十二。因为江南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农业精耕细作冠于全国。江南经济实力强,与之对应的是进士人数的绝对优势。这样的地方,朱由校是一定要视察的。

    现在满朝文武都对皇帝的行事作风有所了解,朱由校想做的事是一定要做成,不愿意受臣子掣肘。当初正德皇帝也是这个性格,动不动就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武宗巡视到哪里,都是大张旗鼓,大玩大闹,确实扰民。朱由校则与他不同,低调得很,花费也少。

    亲征蒙古的大事都做了,乘船下江南就算小事了。内阁首辅孙承宗再次同意了皇帝的出游。陪同皇帝下江南的有太监曹化淳、方正化,锦衣卫王阳武、宋献策和武术教师薛尚。

    就这样,皇帝一行人乘着大船从通州出发前往江南。离开的时候是傍晚,运河上绚丽壮观的落日是那般雄浑,排浪一层层带着细碎琳琅美玉相撞的声音,在长啸一样的浪涛中,轻轻击拍着船舷……

    自左光斗和徐霞客的治理京杭大运河成功之后,从京城到杭州的入海河道畅通无阻,黄河两岸大堤修两条长龙紧拥着滔滔黄水向东流去,堤上的青草已经碧葱葱地覆满了堤面,新植的柳树枝条披拂、随风摇曳,一派“拂堤杨柳醉春烟”的宁静祥和的新景象。

    沿河各州县百姓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年年为牵挽运输、疏挖河道而不得片刻安闲了。漕运自潘季驯治理之后第一次这么顺利。河工上各官员、兵卒、夫役都各守其职,随时防守抢修,河务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昔日河官挽诿、河员怠工甚至逃亡的现象基本杜绝。

    看着这番美丽的大好山河,皇帝心中暗自为左光斗和徐霞客叫好。这次的游船开得很急,每一个港口,皇帝只下船歇息一天,不再做过多的停留。朱由校真正要考察的第一站是扬州。

    游三吴不可缺扬州,冶扬州不可无虹桥。

    虹桥这地方,面湖临河,西邻“长堤春柳”,东迎“荷浦薰风”,虹桥阁、曙光楼、来薰堂、海云龛……诸多胜地横亘其间,粉墙碧瓦掩映竹树,天风云影山色湖光,只须一叶扁舟便览之无余,原是维扬北郊第一佳丽之地。

    这自然风光粉黛不施乃天生其美,就勾得离乡游子、骚人迁客到此一扫胸中积垢块垒,留连忘返。若论起风土,那就又是一回事。

    桥北有个庙,名字起得也怪,叫“虹桥灵土地庙”,每年正二月祀神庙会,俗名儿叫“增福财神会”。逢到会期,早早的就有城里商家赶来,错三落五搭起席棚,围着这座土神祠连绵起市,一二里地间耍百戏打莽式的、测字打卦的、锣鼓、“马上撞”、小曲、滩簧、对白、道情、评话、打十番鼓的……喧嚣连天,湖下游船如梭,岸上香客似蚁,吆喝叫卖的商贩无数。

    皇帝带着王阳武、宋献策等几个护卫就到虹桥逛街,真是热闹的目不暇接。武术教师薛尚因为路上河蟹吃多了,正闹肚子。看完热闹,朱由校找到一家生意不错的药店给他开点药带回去。

    正和药房伙计说话间,便听附近人声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