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130章 风水先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北边地方天寒地燥,土狭人稠。每年收季糜子、小麦,够了人吃便无马粮,够了军饷便无民食。在万历初年,张居正整顿边防,军饷充足,内地米粮,满车满驼络绎不绝地运输到前线来,马腾士饱。剩出余粮无数,流散民间,人人沾光。那时农家收获,二分入官,八分自用。四十亩小米地,五口之家,穿衣吃饭,冠婚丧祭之费都已足了。若有余钱,买得一两匹骡马,或一两架小车,农闲之时出门做点生意,挣来的钱全是家用,余额用来聘请文老师教习诗书,武老师教习拳棍。岁时伏腊,迎神报赛,无不欢天喜地。这是太平盛世时的农家生活。到了天启年嘛——”

    听到这里,王阳武挺担心这算命先生的话会触怒圣上。宋献策感受到点室内气氛的转变,他笑着说道:“现在的圣上有勇有谋,军饷一分不少地输入边关。然而这些文官武将们是吃空缺吃习惯了的主,大肆地中饱私囊,底下的士卒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百姓生计依旧艰难。”

    朱由校听完面色发青,正好此时菜上来了,他平复情绪跟在座的人说:“都吃菜吧。”

    一边用筷子夹鱼肉,宋献策一边想着自己怎么把气氛弄得活泼一些,这个愿意跟自己聊地理形势的财神爷可不好找。他吃了几口,对朱由校说道:

    “公子,我给你说个笑话,你知道南京鲥鱼吗?”

    “我知道啊,就是每年南京都要给北京上供的贡品鲥鱼吧!”

    “就是因为这个,万历年间闹了个笑话,当时鲥鱼厂管事太监王清到南京上任。这位王太监一到南京,正赶上鲥鱼季节,手下人做了一桌精美的鲥鱼宴请他品尝,谁知他刚品尝第一口,立刻就拉下脸来,斥骂属下拿其他的鱼冒充鲥鱼糊弄他。手下人以为管事鸡蛋里挑骨头,小心回应说这就是从江里头刚捕捞出来的鲥鱼。王太监说不对,他在北京城吃的鲥鱼有一股臭味,南京吃的鲥鱼没有臭味。”

    “那到底鲥鱼有没有臭味呢?”

    “我曾去过南京,凭着这三寸不烂之舌吃过一次清蒸鲥鱼。这道菜鱼身银白,肥嫩鲜美,爽口而不腻。食时,若再蘸以香醋和姜末,更是别有风味。新鲜鲥鱼是没有臭味的。夏天把鲥鱼捕捞起来,再经大运河长途运到北京上贡,路途上快则二十来天,慢则一个多月,这长时间,虽然鲥鱼舱里用冰镇着,也难免腐败变味。最好的鲥鱼由皇上享用,稍稍有点变味的,就赐给王侯大臣以及身边的管事牌子们分享,年复一年.吃惯了变味儿的鲥鱼,反倒觉得新鲜的鲥鱼不好吃了。王太监明白了个中原因,却嘴硬说就喜欢吃放臭了的鲥鱼,这个事成了南京城有名的一个笑话。”

    宋献策说完哈哈大笑道,朱由校笑不出来,他在皇宫里边吃的也是臭烘烘的鲥鱼,他还以为是厨房特色,没想到是鲥鱼放臭变质了。

    明朝初年首都在南京,太祖朱元璋祭庙用了长江江鲜鲥鱼。朱棣迁都北京后,为了显示自己无改于父道,强行要求江南每年上贡鲥鱼给北京太庙祭祖。结果就是既造成了民力损耗,也吃不上新鲜鲥鱼。朱由校准备回京之后就把这劳民伤财的东西改掉。

    “宋先生,这风水地学真的有用吗?”

    “风水地学不能不信。当年赤松子将地学正经《青囊经》三卷授黄石公,黄石公又将它传给张良,张良广收门徒,传之四方,造福人类。其中卷《化机篇》说得好:‘天有五星,地有五形,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地丽于天,因行察气,以立人纪。’地气天文本为一体。人秉天地阴阳二气所生,岂能不信地学?地学传到东晋郭景纯先生,他著《葬书》,将地学大为发展,并使阴宅之学更臻完善。可见,这阴宅之学,功夫深得很,不是轻易能探求得到的。”

    “那看相呢?”

    “洪武年间,相士袁珙给成祖皇帝相过命,说‘燕王是太平天子之相,龙形而凤姿,天广地阔,日丽中天;重瞳龙髯,双肘若肉印之状,龙行虎步,声亮如钟,实乃苍生真主。朱明江山,皇帝事业,文治武功,要在你的身上发扬光大,这正是太平天子的作为。等到你年交四十,一部髯须长过肚脐,即是你高登宝位之时。’这番话说的永乐皇帝将信将疑,要知道袁珙相面时,太祖已经决定把皇位传给朱允炆。后来,燕王挥师南下,从侄子的手里夺得大明江山,当年四十二岁。可见相面功夫不假!”

    宋献策酷爱读书,平日留心的虽都是经邦济世的学问,但像《太清神鉴》、《珞禄子三命消息赋》、《李虚中命书》、《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之类的命理术数书籍,闲来时也读过几十本。

    然而这番话并没有引起朱由校的兴趣。他说道:“永乐皇帝四十而不惑,知道自己威加四海而情系万机的龙种天命,国家神器,本属天机,只不过碰巧被袁珙言中耳。”

    宋献策想反驳,但还是强咽下不快,说道:“公子说的是!”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