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91章 平静过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东莞,他叫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对于当了十三年举人的袁崇焕来说,这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机。近三十年的苦读与家庭供养,终于自平民而致仕宦。袁崇焕的第一个职务是福建邵武知县,今年他来京城朝见皇上。他很幸运,袁崇焕得到了御史候洵的赏识与推荐。

    袁崇焕身材短小精悍,肤色较暗。作为一个三十七岁的下级官员,他自信、胆识过人,有时甚至显得狂妄和目空一切,终生对于权力与荣誉的追求是个人的激情所致,这是袁崇焕固有的习惯。在讲究班次、资历的王朝政府中,屈在下层的官员能脱颖而出,在于捉住契机而敢于冒险。如今正是明朝的多事之秋,袁崇焕以熟读兵法自傲,他和那些懦弱胆怯的文官很不一样,他想在战场上建功。

    这两位官员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但目前来讲,他们的事业还只是镜中月水中花。皇帝从济宁带过来的阎应元已经住进了京军营房,穿上了崭新的盔甲,把坚固的护臂套在胳膊上面,戴上了六棱铁头盔。这是京营哨长的制式防护装备,阎应元初来乍到就当上了哨长,大约管一百五十个步军士卒。

    阎应元在京营的大铜镜面前照来照去,他看到自己威武挺拔的身影,很是高兴。作为一个关系户,哨长阎应元需要实实在在的战力来让底层的大兵服气。来到京城的第一天,他顾不上休息,在京营接受体能上的测试。

    测试的结果非常不错,阎应元能把四百斤的石头举过头顶,他射箭百发百中,负重跑的速度在全军中名列前茅。他唯一需要的是训练骑术和练习火器的使用,以及熟悉军营的规章制度。

    皇帝并不是独自回来的,他在泰山花了一千两白银为妙兰、妙蕙两位道姑赎身,并带到了紫禁城,安置在后妃居住的启祥宫居住。这两位道姑和铁冰之铁媚父女俩是在济宁,朱由校与河道总督左光斗对话时,才知道面前的这位贵人就是大明的真龙天子,这二位道姑自觉撞了大运。

    朱由校回到乾清宫,他先是用午膳,然后就马不停蹄地继续办公。皇上在这里召见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刘若愚和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他将弹劾孙承宗的奏章交给刘若愚,皇帝下令骆思恭协助刘若愚调查写弹劾奏章的每一位官员,要调查清楚他们的籍贯、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调查完毕以后,尽快向皇帝汇报。两人领命退下去调查。

    天子依旧待在暖阁里,他把微服私访的心得整理在纸上。朱由校先把问题写出来,然后再加以分类,比如说土地问题、吏治问题、海贸问题、私盐问题等等。写了整整一个下午,到了傍晚,礼部尚书袁可立把写他的关于为内阁首辅辩解的奏章送给皇上审核,主要内容就是论述了内阁首辅在得到圣上授权以后,对朝政的管理没有丝毫的问题,论证了孙承宗谋反一事纯粹是子虚乌有。朱由校看完以后盖上他的大印,作为诏书发布出去。

    晚上,朱由校到坤宁宫和皇后张嫣一起用膳,为了庆祝巡游归来,特地准备了九道菜的大宴。皇帝当政以来,厉行节约,每顿饭只是四菜一汤,九道菜已经可以说是大宴了。九道菜摆在席上,异香馥郁,菜品新鲜。

    小皇后张嫣今天上午就知道皇帝回宫了,这两个多月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她真的害怕皇上一去不回。然而皇上一回来就忙着国事连后宫的门也没迈进一步,张嫣到了晚膳才与朱由校见面。帝后二人对面而坐。张嫣鼓起勇气把她的想法跟皇上讲:

    “皇上,您可否记得正德皇帝下江南的事?”

    “正德皇帝下江南发生什么事了?”

    “下江南回来时,在淮安的清江浦,正德皇帝在运河西岸的积水池泛舟。正当兴高采烈的时候,不料船翻了个底朝天,这位大明天子竟然落水,左右侍臣一齐争抢入水救护,七手八脚好不容易把正德皇帝捞上岸。受到冷水的刺激和落水的惊吓,正德皇帝就此染病,身体一蹶不振,直至病死。”

    “皇后对朕有什么看法,直说就好了,不必拐弯抹角的。”

    “臣妾不敢,臣妾只是担心皇上的安危,希望皇上以史为鉴保重好自己的身体。”

    “朕知道微服私访确实有些风险,但是这朕作为一位君王的决定,是为我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皇后应该理解,而不是干预。”

    “臣妾知错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