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43章 军工人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那样事先点燃火绳,只要在使用时连续扣动扳机,摩击燧石,便可连续发射,因而简化了发射手续,提高了射速,是单兵枪发火装置的一大改进。

    毕懋康已经画出了图纸,具体的制造还要看实践结果。朱由校前世受到的现代教育,面对这些还未曾进入工业时代的冶炼业还是有一些用处的。

    朱由校要求兵工厂要先统一度量衡,另外要研究整装弹药。以前火炮发射的弹丸是与发射火药分开装运与装填的。以后要把弹丸与发射火药整装在一起,这样能简化发射手续、缩短发射过程、提高射速。另外就是要让工匠们能够互相配合,实行流水线配装提高效率。

    暂时朱由校只能想这么多,但就是这几个点子就让徐光启惊艳了好久。朱由校也很激动有这么多的科技人才可以为己所用,这是因为明朝正处于一个西方科技开始引进东方的时代。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正好是明朝西学东渐的时期,其主要标志就是以耶稣会为代表的教会向世界各国派出传教士,在传教布道的同时,传播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科学文化。

    万历年间进入中国的耶稣会士,伴随着天主教教义,带来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这个时期的大明官民思想比较开放,提供了一个宽容的接受环境。这样的中国大环境有点让传教士感觉到如鱼得水,虽然教徒的数量并不理想,但层次质量很高。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这样的士人成为入教受洗的中国教徒中官位最高者,也是学术成就最显著者,号称天主教在华三柱石。

    杨廷筠和李之藻都是徐光启已经推荐给皇帝的臣子。杨廷筠懂拉丁文,但是当朱由校听说他是东林党人,又没有像徐光启那样的科技知识,而且年龄也太大了。朱由校就放弃了重用他的想法。

    倒是李之藻这个人极擅长数学,对地方税收弊政也有一番研究。

    过了几天,皇帝召见了李之藻和王徴。

    穿越者的数学水平还是不错的,他问了李之藻一些计算的数学问题。

    李之藻回应皇帝,现在大明的研究算学的学者一般都研究珠算,普遍学习数学家程大位写的《算法统宗》。而李之藻研究的就不仅仅是珠算,他还研究西方的笔算。李之藻和利玛窦一起编写的《同文算指》叙述了比例(包括正比、反比和复比)、比例分配、盈芜、一次方程组、数列(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开平方、开立方、开高次方、带从开平方等算法。

    这些数学方法皇帝一点也不陌生,他与李之藻相谈甚欢,引得这位数学名家的不停赞叹。李之藻的思想与皇帝不谋而合,就是把明朝的财政收入统一管理。朱元璋设计的大明税收系统过于复杂,还很死板,不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量。

    就因为财政不统一,给大明官僚寻租的空间也变大了。皇帝需要一个数学水平高的官员管理国库收入与支出,朱由校决定任命李之藻为户部尚书。

    王徴则是一个擅长制造机械的举人,他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写成《新制诸器图说》。王徵非常喜欢西方的科学技术,他与传教士多有来往,也是最早的陕籍天主教徒之一。

    这次他听说皇帝成立了数理院,招募懂得算学、火器、机械、农学的人才。王徵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没考上进士,好不容易等来这么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王徵急忙来京城找到徐光启,求他向皇帝做一个推荐。徐光启早就听说过王徵在机械方面的才华,他急忙上疏向皇帝推荐了王徵。

    王徵见到了皇上,他给皇上演示了自己的机械作品——轮壶。

    轮壶是用齿轮轮系代替传统的滴漏铜壶创制的报时仪器设备。全部机件均装在一个正面高、长各为二尺六寸、侧面宽一尺二寸的木柜内。

    上层为报时木人,下层左右为鼓和钟,中间安装用铅弹作悬重的齿轮轮系,带动木人报时,并能敲钟击鼓。齿轮上方安有一个“十字分左分右”的“拨齿”。“左推右阻”,使齿轮的转动“迟迟其行”。王徵认为“轮壶之妙全在于此。”显然它是此机械钟的关键部件一擒纵器。轮壶比制作滴漏铜壶简易,报时准确。

    朱由校看着这个报时仪器,心里真的是很震惊。这么好的人才,竟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大名。朱由校让魏进忠赏赐给王徵五百两银子,买下这个仪器放到内阁去报时。皇帝问他还有没有其他的机械作品。王徵说有,皇上马上派人拿他的其它作品。

    王徵带到京师的还有一套叫代耕的农具。代耕是用人力代替畜力的耕地的农业机具。

    所谓代耕是安装在用人字木架支持的轴上的辘轳。一对代耕各坐一人,相向转动辘轳,另一人扶犁,使缠在辘轳上的绳索牵引犁辕,犁即可耕地。

    皇上当天就把王徴选进数理院当院士。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