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28章 弹劾总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使文官因稍有见识沾沾自得凌驾于其上。边疆小胜小败,都不足以追究,重要的是把守关塞不得擅入,而慢慢的为恢复旧疆土做考虑。”

    孙先生,那你知道为什么以姚宗文为首的那几个言官弹劾熊廷弼吗?”

    “回陛下,臣下对辽东边防熊廷弼和那几个言官的恩怨了解一些。”

    “好,孙先生你讲一讲。”

    “陛下,熊廷弼这个人正如我所说,治辽有功。但他性刚负气,好骂人,不为人下,不善于与同僚搞好关系。”

    听孙承宗说完,朱由校才明白纷争的来龙去脉。

    熊廷弼当御史时,与御史刘国缙和户科给事中姚宗文都排斥攻击东林党人,因此颇有些交情。

    不久,刘国缙因事被贬官。及朝廷议用辽人时,又召他为兵部主事,赞画辽东军务。因为他是辽东人,主张募辽东人当兵,与熊廷弼意见不合。刘国缙招募了一万七千辽兵,这些兵身体孱弱,不能弯弓射箭,也用不惯火器,没有盔甲,没有马匹,没有兵刃,军纪奇差无比。

    刘国缙把他们派往各地戍守,后来他们几乎全部逃光。熊廷弼对此很不满意,奏报朝廷。刘国缙受到严厉斥责,从此更加痛恨熊廷弼。

    姚宗文,原系刘国缙的门下,他任户科给事中时,因为遇到丧事回家守孝。回朝时欲补官,屡次上疏而不得准。便写信给熊廷弼,请他推荐自己。熊廷弼没有答应,姚宗文于是也怀恨熊廷弼。后来姚宗文通过拉关系,得到前任内阁首辅方从哲的赏识,成为浙党的一员,被举荐为吏科给事中,阅视辽东兵马。

    刘、姚二人为了报私仇,联手上疏弹劾熊廷弼。同时并竭力煽动同伙大肆攻击熊廷弼,必欲去之而后快。

    “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惠世扬弹劾汤宾尹和熊廷弼是怎么回事?”

    “汤宾尹曾经卷入一场烈女案里,熊廷弼是当时这个案子的主审人,他判定汤宾尹无罪,还在县衙乱棍打死了告汤宾尹的生员。这个案子在当时闹得很大,舆论上很轰动。”

    “啊,朕大概明白这些胡搅蛮缠的奏疏是怎么回事了!不过,朕有一事不明,熊廷弼是怎么和东林党结仇的?”

    “这事就说来话长了,熊廷弼是楚人,按理说楚人不应与东林反目。庐山脚下屹立着举世闻名的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内还有章潢先生,他与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在学术上的交流从未停过。熊廷弼痛恨东林是因为郭正域的关系。”

    “郭正域?朕记得他是父皇的讲师,皇爷爷去世前还提及他。”

    “陛下所言不错,郭正域与熊廷弼的家相距不远,他们两家是世代好友。郭正域早就看出熊廷弼有军事方面的才华,且一向以岳武穆深自期许,因此十分欣赏他。郭正域知道熊廷弼有一女待字闺中,郭正域诚心上门求亲,他们成了儿女亲家。此时,郭正域四十多岁,熊廷弼三十刚出头,十六年的年龄差距,使他们既是亲家翁,又是师生,更是情同父子。”

    “他们关系这么近,然后呢?”

    “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巡抚辽东,别人视为畏途,郭正域却认为只有最艰苦的磨炼,才能成为真正的军事家。因此,在郭正域的支持下,熊廷弼没有推辞以避祸,毅然受命前往。在辽期间,熊廷弼脚踏实地,不徇不苟,筑墩堡、核军实、整饬风纪。他还兴学修备,使风纪大振。熊廷弼的背后,是郭正域时时事事支持着他,帮他挺过三年艰苦的军营生活。熊廷弼威望日显,背后就有郭正域的影子。”

    “这和东林党有什么关系?”

    “陛下,别着急,就快说到了。万历三十九年,熊廷弼载誉而归,两袖清风地回到京城。熊廷弼回京时,正是叶向高提出增加内阁成员的时候。名单中就有郭正域的名字,这让熊廷弼激动不已。郭正域出自翰林,人品、学识皆一流,他又博通载籍,有经济大略;自守介然,勇于任事,有经天纬地之才,因此深得皇上、太子器重。郭正域入阁名正言顺,熊廷弼充满信心。然而,叶向高并没有支持郭正域,把机会给了李三才。”

    “朕有些明白了,东林党人力挺李三才,因为这件事,熊廷弼跟东林党反目成仇。”

    “确实是这样。当时叶向高独相,内阁缺额,纵有李三才,多一个郭正域又何妨?熊廷弼的想法就是这样,更何况,郭正域是楚人的骄傲,楚人理所当然要全力举荐他。支持郭正域入阁的呼声高涨,其中湖北人的声音最响,熊廷弼更是全身心投入。因为在他的内心里有一个想法,郭正域曾推荐叶向高入阁,有提携之恩,都说他们配合默契,此时不就是最好的机会?他相信叶向高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郭正域入阁胜利在望。”

    “叶向高没让郭正域入阁?”

    “不是,郭正域自己拒绝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